加入收藏
小学
初中
高中
★
备课导航
36500365.com——全站免费,无需注册,天天更新,伴您成长!
首页
小学
初中
高中
中考
高考
国学
文摘
教研
名师
文言
作文
名校
影视
悦读
宝典
☆今日美文☆
您现在的位置:
36500365.com
>
美文阅读大师
>
智慧美文
> 正文
勤奋用功,才有真才实学
勤奋用功才有真才实学
天才的人是有的,那是人们成才的一种内因。但是天才不一定能成才,历史上幼年聪明伶俐,却不立远大志向,也不勤奋学习,长大后碌碌无为变成庸才的也很不少。另有一些青少年,天资聪颖,但是读了几本书,有了一点儿基础知识以后,便自高自大,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,看不起别人,甚至处处出言不逊,打击别人,抬高自己。于是良师益友视之为鸱枭,不敢再接近他;而他自己固步自封,学问到此为止,终于成了半瓶醋、半桶水,难以真正成才了。所以,有了天才的内因,还必须自幼树立远大志向,勤奋努力,刻苦用功,不断求进步,才能真正成才。勤奋刻苦是自己的事,和树立远大志向一样,别人代替不了,也不能硬加压迫,所以也是成才的内因,并且是比天才和立志更为重要的内因。那些自幼不很聪明,甚至智力略低于常人的人,因为他自知不如别人,就自幼立定了迎头赶上的志向,以求弥补自己的不足,学习上肯加倍努力地孜孜以求,不断进取,到头来终于得以成才的也大有人在,而且这样的成才更为可贵,对别人更有启发。古人把求学与成才比作植树,春天肯为树木松土浇水施肥,秋天才能获得丰收的果实。这种比喻是颇为恰当的。
这里先举些本来有天才,而又很勤奋用功,后来终于成才的实例:
春秋时期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,有人说他是生而知之者,可见他在幼年是很聪明的,但是他的家庭并不富裕,幼年未能受到良好的教育。他的学问是从15岁那年起,自己知道发奋读书了,通过勤学好问的刻苦自学,才逐渐地积累起来的。他曾经说过,他在学习的时候,从来也不会感觉到厌倦。他读《易经》的时候,把这部用竹简编写的书翻来覆去地读了许多遍,连串在竹简上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三次,这就是“孔子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”的故事。韦,就是熟牛皮。韦编,就是串在竹简上的牛皮带子。坚韧的牛皮带子都给磨断了三次,这说明孔子读《易经》是多么的勤奋用功。读《易经》如此,读其他书也莫不如此。正是因为孔子既有天才,而又勤奋好学,所以后来他才能成为一个大学问家,成为影响中国达二千多年之久的大圣人。
东汉时期的王充,自幼不同于其他儿童,别人喜欢捕雀捉蝉,他却喜欢读书写字。六岁时,父亲开始教他读书,他过目不忘。八岁进书馆读书,同学百余人,几乎人人都因为顽皮或成绩差而挨过老师的鞭子,只有王充循规蹈矩、成绩优良而受到老师夸奖。老师教他读《论语》、《尚书》,他一天能背诵千余字,并且能懂得意思,真可以说有点儿天才。他并不以自己有天才而自满,而是一直勤奋好学,刻苦用功。正是因为他以勤奋出名,所以出身寒素的他才得以被保送到京城洛阳的太学里去读书。进了太学,在良师益友的教育与熏陶下,他更加发奋用功了。他的老师班彪讲课时喜欢旁征博引,内容十分丰富。王充对老师引证过的材料,一定要找出来亲自读一遍,有了体会,才自信完全懂得老师所讲的内容了。他在太学读书几年,太学里收藏的书都读遍了,于是他在课余去洛阳街上书铺里读书。他买不起书,但是每本书他只要读过一遍就能背诵。如此有天才而又很勤奋的王充,后来终于成长为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。他的不朽著作《论衡》,被誉为“黑夜里发射出的人民智慧之光的明灯”,由此可见其内容的精湛。像王充这样天才加勤奋的成才典型,对人们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。
南北朝时期南方梁朝的王筠,自幼聪明过人,七岁能写文章,16岁那年写的《芍药赋》,文辞极美,被人们广为传诵,在乡里颇有点儿名气,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天才少年。可是王筠并不因为自己聪明过人而骄傲,他为人十分谦虚,学习十分刻苦。他读《五经》,每部都读了七八十遍。他尤其爱好《左氏春秋》,把它读得滚瓜烂熟,并且还从头至尾抄写了五遍。他抄书成了习惯,从十三四岁起,每读一部书,都要把这部书整个抄写一遍。除了《左氏春秋》外,他抄写《周官》、《仪礼》、《国语》、《尔雅》、《山海经》、《本草》各两遍,子史诸集各一遍,抄成的本子,共有百余卷。王筠自己说,经过这样又读又抄,做到了眼到、口到、手到,书中的内容才记得牢牢地永远不会忘记了。因为王筠如此刻苦用功,所以他的学问大有长进,文章越写越好,连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沈约,每次读到他的文章时,都要反复吟诵,自叹不如。后来王筠受到重用,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干。他做过尚书吏部郎、秘书监、光禄大夫、太子詹事等官,不光在政治上很有建树,并且还著书百余卷,流传后世。
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著名学者李铉,自幼十分聪明,但因家庭贫穷,九岁那年靠着亲戚朋友的帮助才开始上学读书。他一边上学,一边还得帮助家里干地里的农活。农忙季节还要暂时停止学习,抢收抢种。但是李铉读书比别人用功,成绩也比其他同学要好得多。16岁那年,他就读完了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左传》等儒家经典,写了许多读书笔记。在家乡已经没有人再能教他了,他便和同学结伴外出求学,拜在当时享有盛名的儒学大师徐遵明门下受业。李铉跟徐遵明学了五年,五年中许多日子都是黎明即起,到深夜才睡觉,连睡觉时也常常是衣不解带,偶有心得就赶快起来写读书笔记。他这样勤奋刻苦地学习,终于继承了老师的学问,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告别老师回家。后来李铉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成书,完成了《孝经义疏》、《论语义疏》、《毛诗义疏》、《三礼义疏》、《春秋三传异同》、《周易义例》等多种著作,成了当时很著名的一位学者。
唐朝的李绅,写过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的《悯农》诗,是人们所熟知的著名诗人。他六岁丧父,母亲卢氏亲自教他读书。李绅天资聪颖,接受能力极强,是个与众不同的天才少年。在母亲的教育下,李绅知道聪明还必须加上刻苦用功,学业才能有所成就。他特别喜欢诗,每读一首前人的著名作品,都要十遍百遍地吟诵,不但要求自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,并且还要求自己能体会诗中的意境和用字押韵的精妙之处。李绅15岁时,寄住在无锡惠山寺里读书,在寂静的寺院中,在惠山的松林怪石之间,他更加刻苦用功,专心致志地读书,写下了许多诗篇。《悯农二首》,就是他观察了山下农民的辛勤耕耘和贫苦生活、地主收租时的残酷剥削以后,写下的早期作品。李绅的成名,虽然有天才的因素,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刻苦用功的结果。
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彦博,幼年就很聪明。有一次,他和许多小伙伴在一起踢球,一不小心,把球踢进了一个很深的树洞里。他们轮番着用手去掏,都没有掏着;想用两根竹竿像筷子夹菜那样去夹,也夹不上来。文彦博在树洞边观察了一阵以后,灵机一动,想出了个灌水浮球的办法。他叫小伙伴们拿来水桶木盆,大家一齐往树洞里灌水。树洞灌满了,球也就浮了上来。小伙伴们都很佩服文彦博的聪明能干。在学习上,文彦博并不倚仗自己的聪明,而是聪明再加勤奋,十分刻苦地用功。他拜在当时著名学者史炤门下,攻读四书五经。史炤的母亲懂点相面之术。她仔细地观察了文彦博的容貌和举止以后,认为他长大后可以做到枢密使一类的官。师祖母的话给了文彦博以极大的鼓舞,他更加刻苦用功了。他不但十分细心地读书,并且努力锻炼身体,注意边防形势和军队的训练,成了个文武全才。他10多岁进士及第,从知县一直做到宰相,对整顿财政、加强边防做出了重大贡献,成了宋朝一位十分出色的政治家。
宋朝的司马光,人们也都是很熟悉的。他自幼聪明,七岁就凛然如成人,听别人讲《左氏春秋》,句句记在心头,回家后能原原本本地讲给家里的人听。打破水缸救出落水同伴的故事,也是他少年时代的作为,后来京洛间甚至以这件事情为题材,绘成年画卖钱,用以教育孩子。由此可见,司马光也是有点儿天才的。可是他并不因为自己天赋较高而满足,自幼就勤奋好学,手不释卷,甚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程度。他对文学、史学、哲学、音乐、律历、天文、书数都广泛涉猎研究,除了释老之学以外,他都有丰富的知识和出色的著作,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涑水纪闻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潜虚》是他的不朽名著。他于20岁中进士甲科,步入仕途,后来官至宰相,可以说是青年成才、老当益壮的著名历史人物,是天才加勤奋而成才的典型。
下面再举些幼年不很聪明,但是有自知之明,肯于刻苦用功,后来终于成才的实例。
晋朝的周处,从小死了父亲,因为没人管他,从来不爱动脑筋,更谈不上有没有天才。他没有上学,一天到晚游游逛逛,打拳踢腿,舞刀弄棒,到10多岁时,虽然练就了一身力气,却到处惹是生非,闹得四邻不安。人们把他和南山上的猛虎、长桥下的蛟龙,合起来称为“三害”,只要一看到他,就远远地躲开,不敢和他接近。后来,他从父老口中知道人们都很害怕猛虎和蛟龙,就上山射死猛虎,入水勇斗蛟龙。他经过三天三夜的战斗,才把蛟龙杀死。当他回到家里时,看到人们都以为他死了,正在互相庆贺,这才知道自己原来也是一害,被人与猛虎蛟龙同等看待,于是就下决心要改邪归正,重新做人。他到苏州去请教当时有名的大学问家陆机、陆云兄弟,对陆云说:“我想好好自学,却怕岁月蹉跎,已经太晚了。”陆云说:“我听得古人有句谚语,‘能改过自新的人是最可贵的’。你虽然比一般的学童大了几岁,但是毕竟还很年轻,我只怕你不肯立志,不怕你学业无成。你只要肯立志努力学习,将来一定会成才的。”周处听了陆云的劝告,从此开始好好学习,他虽然天资不高,并且走了一段弯路,学习起来很是吃力。但是既然已经下定决心重新做人,他就加倍地努力学习,后来他终于成长为一个文武全才,在对敌斗争中以身殉国,还留下了好几部著作。
晋朝的皇甫谧出生在穷苦的家庭,幼年过继给在乡间务农的叔父。皇甫谧并无天才,不像那些聪明伶俐的孩子讨人喜爱,而是一天到晚只知道吃、睡、玩。到了20岁,他还不喜欢学习,整天东游西逛,与人打闹嬉耍,别人都当他是个傻子。但是皇甫谧很敬重他的叔母任氏,别人送给他瓜果,他就拿回家里孝敬叔母。叔母对他说“你要是没有出息,就是抬了猪牛羊三牲来奉献给我,我还是要说你是个不孝的孩子。你今年都20岁了,仍是不想学习,一点道理也不懂,拿几个瓜果来有什么用,我能吃得下去、高兴得起来吗?”叔母说着说着,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,掉在瓜果上,把瓜果都弄湿了。叔母的一番话,终于打动了皇甫谧,他觉得自己的年龄虽然大了些,但是只要迎头赶上,还来得及。于是他跪下向叔母发誓,从今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。他拜一位名叫席坦的老先生为师,开始与六七岁的孩子坐在一起,从最简单的课本读起。同学们看到一个长得又高又大的青年,读的却是和他们一样的课本,常常当面讥笑他,可是皇甫谧毫不在乎,他加紧学习,下决心把浪费掉了的时间夺回来。别人读三年的功课,他一年读完。叔父家里缺少劳动力,农忙时,皇甫谧得下地干活。为了抓紧时间,他把书和农具一起带到田间,锄完一块地,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读书,拔完一块地的草,再坐下来休息读书。劳动一天,农活干了不少,书也读了不少。读着读着,他养成了读书的习惯,甚至到了为读书而废寝忘食的地步。别人劝他应当注意身体,别累坏了。他回答说:“早上懂得了道理,晚上死掉也就不足惜了。何况寿命长短是早就注定了的!”经过这样加倍的刻苦用功,皇甫谧终于在短时期内读完了四书五经和九流百家之言,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。后来他又集中精力研究医学,撰著了《针灸甲乙经》这部不朽的世界医学名著,创立了一套针灸学理论体系,成为针灸学理论的奠基人。
清朝的考据学家阎若璩,从小口吃,说起话来结结巴巴,脑子也很笨拙,理解力很差。他六岁上学,老师教一篇课文,同学们读上三遍五遍就能背诵,阎若璩读了几百遍还背不下来,因此常常要挨板子。阎若璩虽然皮肉受了痛苦,但是始终不灰心。他相信功到自然成的说法,认为只要自己比别人加倍用功,多花力气,一定能赶得上同学。晚上放学回家,吃完晚饭,他就在灯下十遍百遍地读书,不把当天学的课文背下来,决不睡觉。天赋较差的阎若璩,就是依靠这样的加倍努力,终于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,他不但赶上了同学,并且还逐渐超过了他们,成了最优秀的学生。阎若璩到15岁的时候,已经读了很多书。为了把读过的书彻底弄明白,他对书中的疑难问题逐字逐句地进行考证注释,用小字写在书的边上。后来他竟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考据学的理论,成为一位很著名的考据学家。
历史上像孔子、王充、王筠、李铉、李绅、文彦博、司马光那样既有天才又很勤奋而终于成才的人固然很多,而像周处、皇甫谧、阎若璩那样本来天资不高,早年不肯用功,而后来立定志向,加倍努力,终于成才的人也有不少。总之,不管有无天才,只要肯勤奋用功,就一定能掌握真才实学,使自己成长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。
孔圣人的“五宗罪”
高三咏叹调
试着常常给生活增添一点仪式感
浪漫的庄子
屈原:面向风雨的歌者
汨罗江之祭
柳侯祠
菊花赋
想圆梦,就得有圆梦的样子
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
我们被优生淡忘,差生怀念
一个人的“十·一”
长大了,依然需要有童心
每一颗童心,都有一座美丽善良的天堂
人生中那些舍不得的东西
上一篇文章:
想圆梦,就得有圆梦的样子
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|
设为首页
|
加入收藏
|
语文图库
|
教学园地
|
美文大师
|
作文大师
|
文言译站
|
视频中心
|
主题阅读
|
名校合作
|
数学大师
【36500365.com】
语文资源网
旗下网站
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
站长qq:
380619484
浙ICP备0506779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