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



水夫谣

                 水夫谣
 
                 王建
 
  苦哉生长当驿边,官家使我牵驿船。
 
  辛苦日多乐日少,水宿沙行如海鸟。
 
  逆风上水万斛重,前驿迢迢后淼淼。
 
  半夜缘堤雪和雨,受他驱遣还复去。
 
  夜寒衣湿披短蓑,臆穿足裂忍痛何!
 
  到明辛苦无处说,齐声腾踏牵船歌。
 
  一间茅屋何所值,父母之乡去不得。
 
  我愿此水作平田,长使水夫不怨天。
 
  本篇以水边纤夫的生活为描写对象,通过一个纤夫的内心独白,写出了水上服役不堪忍受的痛苦,对当时不合理的劳役制度进行了控诉,写得很有层次。
 
  “苦哉生长当驿边”,诗一开始就用“苦哉”二字领起全篇,定下了全诗感情的基调。水夫脱口发出这一声嗟叹,说明他内心的悲苦是难以抑制的。这强烈的感情,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灵。“官家使我牵驿船”,点出了使水夫痛苦的原因。古代官设的交通驿站有水陆两种,住在水边,要为水驿牵船服役。“官家使我”说明水夫拖船是被迫的。这两句是总叙生长水边为驿站服役的痛苦心情。紧接着,诗人从“辛苦日多乐日少”至“齐声腾踏牵船歌”,用一大段文字,让水夫具体述说他牵船生活的痛苦。“辛苦日多乐日少,水宿沙行如海鸟”,较前描写进了一步,用了一个比喻。把人比作海鸟,说纤夫的生活象海鸟一样夜宿水船,日行沙上,过着完全非人的生活。然后诗人用细腻的笔墨,具体描写纤夫从日到夜、又由夜到明的牵船生活。先写白天牵船的艰难。前一句,顶风一层,逆水一层,船重一层,备述行船条件的困难;行船如此难,而前面的驿站是那样的遥远,水波茫茫无边无际,纤夫的苦难日子似乎走不到尽头。后写黑夜牵船的痛苦。诗人写一个雨雪交加的寒夜,纤夫们披着短蓑,纤绳磨破了胸口,冻裂了双脚,一切痛苦,他们都无可奈何地忍受着。一夜挣扎,没有丝毫报酬,而是“到明辛苦无处说”,在凶残的官家面前,纤夫能够说什么呢?只好把满腔愤懑积郁在心里,“齐声腾踏牵船歌”,用歌声发泄内心的怨愤不平,用歌声协调彼此的动作,在困乏疲惫之中,他们又举步向前了。
 
  那么纤夫们为什么不逃离这苦难的深渊呢?“一间茅屋何所值,父母之乡去不得”。纤夫的全部财产只有一间茅屋,本不值得留恋,可故乡却又舍不得离开。即使逃离水乡,他们的处境也不会好。“田家衣食无厚薄,不见县门身即乐!”(《田家行》)没有了水上徭役,还会有陆上的徭役和租赋,田家遭受着官府同样的剥削和压迫。在无可奈何的境况下,纤夫只得把改变困境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幻想中:“我愿此水作平田,长使水夫不怨天。”水变平田当然不现实,这样,他们的痛苦实际上就是无法解除的。
 
  诗对纤夫的心理描写细致而有层次,由嗟叹到哀怨,到愤恨,又到无可奈何,把其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。配合水夫思想感情的变化,诗歌不断变换韵脚,使人觉得水夫倾诉的哀愁怨愤是如此之多。由于充分揭示人物心理,水夫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。诗人写的是一个水夫的自述,反映的却是整个水乡人民的痛苦生活。诗歌的语言既具有民歌通俗流利的特点,又具有文人作品凝炼精警的特点,颇有特色。不用惊人之笔,不用华美之词,诗人从看似平淡的细细描绘中表现真情,捕捉诗情。初读似觉平淡无奇,反复读之,便觉回味盈颊。正如王安石所说:“看似寻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却艰辛!”
 
                (张燕瑾)
 

 

大语文阅读  

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