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 录

 

○ 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获奖作品名单 ○

  1、《漕运码头》         王梓夫 北方文艺出版社
  2、《张之洞(上、中、下)》  唐浩明 作家出版社
  3、《蒙古帝国(三部曲)》   包丽英 安徽文艺出版社

  ★《漕运码头》以仓场总督铁麟整肃漕弊为主线,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独特而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和细节,全方位地展现了道光年间社会的方方面面,显示了清王朝内部腐烂、危机四伏、积重难返的严重态势,成功刻画了主人公刚正不阿、清廉亲民的品格及其不可避免的悲剧性命运。结尾尤为意味深长:尽管奸相穆彰阿集团贪赃枉法,无恶不作,然而由于权倾朝野,对手仍难以撼动他们一根毫毛;铁麟被擢升为陕甘总督,他的铲除漕弊之举终于被彻底架空。这成为一个有力的反讽,令人不能不掩卷长思又复长叹。
  小说在情节结构上借鉴、吸收了戏剧的长处。大则漕运码头,小则孔府饭庄,都起着戏剧舞台的作用。这就带来小说章节设置上的相对集中和结构上的相对紧凑。
  此书语言也颇具特点:文学质感强,富有张力,活泼而不失凝重,描述中常带有诗意。如第130页开头一段:“……甘戎欢跳着进了院子,似乎把初生的太阳也带了进来。”又如208页末尾:“碧水滔滔,残阳如血。铁麟站在船头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又吐出了一天秋色。”

  ★历史属于时间。但历史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。历史永远活着。只要我们用心去听,历史的深处总是回荡着仁人志士的慷慨悲歌,奔流着芸芸众生的爱恨情仇,咏叹着人生命运的起伏跌宕。当我们打开唐浩明的三卷本长篇历史小说《张之洞》,就会发现历史所以活着,是因为总有一些杰出的作家艺术家和杰出的文艺作品,让那些创造了历史的杰出人物鲜活起来并发出强劲的呼吸和心跳、歌哭和呐喊。
  在群雄并起、风云际会的中国近代史上,张之洞无疑是一座引人瞩目的高峰。作为一名胸怀报国壮志的学子,他少年解元,青年探花,中年督抚,晚年又做到宰辅,一生堪称顺风顺水,青云直上。作为学贯中西的晚清重臣,为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,他可谓披肝沥胆、敢作敢为、励精图治。他大败法军于镇南关,亲自督建京汉大铁路,创办亚洲最大的钢铁厂,并创造性地提出“中学为体、西学为用”等一系列新思想新主张。但是,隆隆前进的历史车轮不可能倒退了,无论张之洞和那些晚清精英钜子做怎样的努力和挣扎,中华大地上最后一座帝国大厦还是崩塌在辛亥革命的烈火怒潮之中。张之洞的强国之梦无可挽回地破灭了,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:“国运尽矣,我一生的心血白费了!”
  小说《张之洞》,气势磅礴连绵,思路纵横捭阖,叙事从容不迫,文笔优雅绵密。读罢,我们不能不赞叹,唐浩明以学者的广博、史家的深邃、智者的敏锐和作家的才情,为张之洞黄钟大吕般的一生,谱写了一曲悲怆而曲折的交响曲,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感叹,向为国家民族栋梁之才的张之洞,虽然运交华盖却生不逢时,他终其一生的奔走呼号,既是行将就木的旧时代的挽歌,也是冉冉初升的新时代的序曲。
  唐浩明创作的《曾国藩》,曾获得上届“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”,而本部《张之洞》又一次获得这项殊荣,显示了唐浩明出色而持久的创造力和奋发蹈厉的进取精神,实属可喜可贺。同时我们也期望有更多的新作家走进这个光荣的行列。光荣不仅仅在于获得荣誉。光荣在于,能够让历史复活和再现的作家,将为人类留下永远的镜鉴。

  ★长篇历史小说《蒙古帝国》三部曲,通过成吉思汗、拔都、忽必烈三代人的成长和征程、命运和业绩,反映蒙古帝国建立、远征欧洲、挑战中原、建立元朝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,是一部全景式的大思路、大视野的作品。
  作品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自己的视角和特点,她把草原上自然环境、生存条件、生活状态和草原人性格上的豪爽、刚毅、骁勇、强悍,驰骋疆场的强烈征战欲、占有欲,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绘出了一幅又一幅铁马金戈,气魄宏伟的战争场面。
  作品很注意刻画人物形象,众多不同性格的人物,有鲜活的色彩、丰富的内容,特别是成吉思汗栩栩传神,写得很不寻常。
  蒙古族青年女作家包丽英,以坚韧的毅力,二十年磨一剑,从作品来看,作者对史实史料取舍恰当,在文学上发挥合理,是一部广博丰赡、通畅可读的心血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