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
小学
初中
高中
★
备课导航
36500365.com——全站免费,无需注册,天天更新,伴您成长!
首页
小学
初中
高中
小考
中考
高考
文摘
教研
名师
文言
作文
题库
影音
悦读
宝典
☆今日美文☆
您现在的位置:
36500365.com
>
语文教学园地
>
高考研究
> 正文
高考语文:高考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全方位解析
【
更多专题点此下载!
】
【大师网——精彩专题】,点击下载!全站免费!
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提出了两点要求: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、语言、表达技巧;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。而考生欣赏古代诗词常常会感到比较困难,主要的原因是时间距离较远,并且缺乏古代诗词鉴赏技巧。今天,我们就来说说古代诗歌要如何赏析。
诗歌鉴赏的考题一般有两个方向:
语言→形象→思想内容→观点态度
语言→表达技巧
据此,我们介绍鉴赏诗歌的四大方法:
方法一:品味语言,推敲词句
1、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
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。有的清新,有的古朴。有的诗绚丽多彩,有的诗却质朴无华。有的诗语言明朗,直露平实,有的却含蓄蕴藉,言此意彼。有的诗平易近人,有的却险怪奇特。还有幽默、典雅等等。体会其风格特色,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,体会其内蕴。
【例如】作者是怎样写“思家”的?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?
《邯郸冬至夜思家》·白居易
邯郸驿里逢冬至,抱膝灯前影伴身。
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着远行人。
[解题思路]白居易被称为“大众诗人”。白诗明快浅显,立意巧妙,在艺术表现上,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”的话。
[参考答案]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,即冬至夜深时分,家人还围坐在灯前,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,以此来表现“思家”的。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。
2、分析积极修辞手法
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、拟人、夸张、对比、借代、设问、反问、反语、双关、反复等。如刘禹锡《竹枝词》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”,“晴”暗指感情的“情”,用的就是双关;李煜《虞美人》最后两句写道: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这里先用设问,后用比喻,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,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绵长久远的愁思。分析修辞手法,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。
【例如】苏轼《海棠》诗的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?
《海棠》·苏轼
东风袅袅泛崇光,香雾空濛月转廊。
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
[解题思路]诗人月下观赏海棠,犹嫌不足,更持烛赏花。可静夜中只怕花也要睡着了,让“我”点起高大的红烛,照着美丽和海棠醒来吧。一个“睡”字,将海棠拟人化。
[参考答案]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,以花喻人。
3、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
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炼句,以使传神动人。阅读古代诗歌,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,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。
【例如】请结合全诗,评析第三联中“穿”“数”二字的艺术效果。
《溪亭》·林景熙
清秋有馀思,日暮尚溪亭。高树月初白,微风酒半醒。
独行穿落叶,闲坐数流萤。何处渔歌起?孤灯隔远汀。
[解题思路]诗眼、词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。或者用以翻出新意,或者借以增添情趣,或者靠它增强形象性,或者关乎诗意的精确。本诗“穿”“坐”二字主要起到了生动、形象的作用。
[参考答案]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。月上高树,酒已半醒,周围一片冷清幽寂,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。“穿”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、徘徊的心绪。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“数”起了流萤。“数”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。
方法二:注意意象,把握形象
1、什么是作品的形象
一般说来,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客观物象(如山川草木等)两个方面。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。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中描写的琵琶女,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,而其中的“江州司马”则是抒情主人公。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,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,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(思想感情)和客观之象(人和物的形象)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,称之为意象。
意象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。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,称为意境。如《琵琶行》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景物“枫叶荻花秋瑟瑟”“别时茫茫江浸月”等,就构成了凄凉、压抑,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,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。所以作品的形象应该包括人物、景物、意象、意境。
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:
其一,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。如王冕的《墨梅》:“我家洗砚池边树,朵朵花开淡墨痕。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。”诗中只有一个意象——墨梅。但此梅已非自然界之梅,而是作者心中之梅,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。细细品味,我们能感受到诗中有一种狂放不羁、特立独行、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,这种境界是通过这树梅形成的,这就是本诗的独特意境。一般咏物诗大都如此。
其二,意象组合形成意境。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,形成一个整体意境。如李白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: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这首诗由黄鹤楼、烟花、孤帆、长江等一系列单个意象组合起来,形成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,虽不言情,但情藏景中,更显情深意浓。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,而是通过孤帆消失、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,表达得情深意挚。表面上这首诗句句写景,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,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,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如果掌握了意象分析,高考古诗鉴赏就成功了一半。
【例如】“折柳”二字是全诗的关键,“折柳”寓意是什么?你是否同意“关键”之说,为什么?
《春夜洛城闻笛》·李白
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。
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?
[解题思路]鉴赏这首诗,首先要了解“折柳”的意象,知道它是一种乐府曲调,也叫“折杨柳”,多写伤怀离别之情。如“杨柳岸晓风残月”(柳永《雨霖铃》)、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”(王之焕《凉州词》)中的“柳”皆有此意。
[参考答案]“折柳”的寓意是“惜别怀远”,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。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“折柳”曲的笛声引起的。可见“折柳”是全诗的关键。
2.鉴赏诗歌形象,主要应注意两点
一是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。古人善于借助景物表达主观感情,所以我们应了解下面一些传统的审美习惯:望月怀远。如李白的《静夜思》(床前明月光);伤春悲秋,如杜甫的《登高》(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);或因见秋而思乡,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,如苏轼的《念奴娇》(人生如梦,一樽还酹江月);折柳送别,如柳永的《雨霖铃》(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晓风残月);闻雁思归,如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(乡书何由达,归雁洛阳边);听梧桐而心悲凉,如李清照的《声声慢》(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,点点滴滴)。还有“竹菊梅兰”赞誉高洁品性的君子,“燕子分飞”寓意夫妻分手,“杜鹃啼血”渲染环境凄凉,“蝉鸣”表明品性高洁等。
二是从分析景、情入手。诗人写诗,常用“寓情于景”“即景生情”之法,读者读诗,也应从景、情两方面去探寻体味。即透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,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。
【例如】《暮春浐水送别》是怎样融情于景的?请作简要分析。
《暮春浐水送别》·韩琮
绿暗红稀出凤城,暮云楼阁古今情。
行人莫听宫前水,流尽年光是此声。
[解题思路]这是一首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的送别诗。作者选用“绿暗”“红稀”这两个词,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,气氛沉郁。而“暮云”中的“楼阁”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,自然引起“冠盖满京华,斯人独憔悴”的惆怅。
[参考答案]这首诗将友情、世情等浓缩为“古今情”,融入由“绿暗”“红稀”“暮云”“宫前水”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,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。
方法三:发现作者观点,触摸诗人灵魂
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表现为:①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,根据作品的主要内容,分析作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,总结作品的主旨;②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。古诗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愁、惆怅、寂寞、伤感、孤独、烦闷、恬淡、闲适、欢乐、激愤,坚守节操、忧国忧民等。分析、评价的切入点有:
1、从诗题入手
诗歌的题目往往会标明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。解题时可以根据诗题所提供的信息,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。
【例如】诗题为“征人怨”,通篇虽无“怨”字,但句句有“怨情”,请作简要赏析。
《征人怨》·柳中庸
岁岁金河复玉关,朝朝马策与刀环。
三春白雪归青冢,万里黄河绕黑山。
[解题思路]如果不看诗题,会以为此诗是写将士们勤苦训练,驰骋疆场的雄心壮志。但结合诗歌的题目看,全诗四句,一句一景,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,实际上却统一于“征人”的形象,都围绕着一个“怨”字铺开,收到了“不着一字,尽得风流”的艺术效果。
[参考答案]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,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,③怨气候酷寒,④怨景色单调。
2、从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入手
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,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(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),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社会、对生活的某人、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,或肯定或否定。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,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历史背景,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、全面的分析。古诗鉴赏题中的注解有时交代了创作的背景,我们要学会关注。
3、从把握诗歌的情感入手
诗包含着作者的情,或愉悦欢快,或沉痛哀伤,或赞美仰慕,或豪迈闲适,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、对社会、对人生的态度与观点。因此,读诗要把握诗情,把握了诗情,才能走进诗作者的心灵,才能正确地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观点。
【例如】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?
《武夷山中》·谢枋得
十年无梦得还家,独立青峰野水涯。
天地寂寥山雨歇,几生修得到梅花?
[解题思路]结合两个注解阅读本诗,可知该诗抒发了作为绝世孤臣的诗人的亡国破家之痛(从首句“十年无梦得还家”可见出诗人内心的幻灭感,从第三句“天地寂寥山雨歇”可玩味出其隐喻意义:东南各地抗元武装斗争相继告败,复国理想已告破灭)。前两句主要写出了自己抗元失败,弃家入山,次年妻儿被捕而独自隐居深山的孤独,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。诗人善于借景托物以抒怀言志,从“独立青峰野水涯”与“几生修得到梅花”等句可见出诗人以“青峰”“梅花”自喻,显露了自己卓尔不群、坚贞高洁的人格。
[参考答案]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,(并借梅花的意象)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、坚贞自励的情怀。
4、从辨析用典入手
用典,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,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、含蓄性,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,因此,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。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。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,有引用点化前人语句的,有引用神话传说的,有引用历史故事的,等等。如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词中就提取孙权、刘裕、刘义隆、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,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,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。
5、从涵咏诗歌的意境入手
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描绘的形象画面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。诗歌的主旨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。因此,体味涵咏诗歌的意境,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。
【例如】此诗无一“情”字,而无处不含“情”。请从三、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,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,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。
《秋夜》·朱淑真
夜久无眠秋气清,烛花频剪欲三更。
铺床凉满梧桐月,月在梧桐缺处明。
[解题思路]题目设置在三、四句,但一定要从全诗中把握作者的感情。在清秋的夜里,“无眠”直到“欲三更”,为什么会“夜久无眠”呢?“无眠”时只有蜡烛相陪,“烛花”剪了一遍又一遍,前两句中已透出“孤寂”的意思。第三句写铺满床的月光着一“凉”字,在写天凉的同时,更渲染了作者此时的孤凉心境。此时抬眼望月,看到的月光却是从“缺处”看到的,明亮、清冷,从缺处漏过来的月光反而更增添了心境的孤寂。把握作者感情之后,需找出使用的修辞,看看通过哪些意象来营造什么样的意境。
[参考答案]“凉”。“凉”字既写天凉,又写心境的孤寂(或心凉)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,过渡(顶针)巧妙;愁情、凉床、月影和梧桐,共同营造出孤寂(离愁别怨)的意境。(答“缺”字,言之成理亦可。)
方法四:使用专用术语,鉴赏表达技巧
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,难以穷尽。概括起来说,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1、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
在现代作品中,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、描写、说明、议论、抒情等。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、抒情两类。
描写,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。在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中,“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”这两句主要是正面描写,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;“天台一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”,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。换个角度,有实写虚写、点面结合、动静结合之说。如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,“明月照”是静景,“清泉流”是动景,两句动静结合,描画出一幅恬静优美的月夜图。另外还有细描、白描、细节描写等。
抒情有直接抒情(直抒胸臆)和间接抒情(借景抒情)两种。李白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,是直接抒情;杜甫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,也是直接抒情;李清照“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”,也是直接抒情。而姜夔《扬州慢》“二十四桥仍在,波心荡,冷月无声”,却是间接抒情,它同柳永的“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”“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晓风残月”一样,都是借景抒情。
【例如】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,请简要分析。
《凉州词(其一)》·张籍
边城暮雨雁飞低,芦笋初生渐欲齐。
无数铃声遥过碛,应驮白练到安西。
[解题思路]全诗意象的对比有:远近对比(“暮雨边城”与眼前“芦笋”)、高低对比(“飞雁”与“暮雨”)、动静对比(“边城景色”与“大漠景色”及“铃声”与“大漠”)、抑扬对比(“暮雨边城”与“芦笋初生”)。全诗的虚实对比有:前两句实写,后两句虚写;铃声实写,驼队虚写;铃声驼队是虚,往昔商队是实。
[参考答案]远与近、高与低、动与静、抑与扬的对比。前两句实写,后两句以虚为主,虚中有实。
2、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
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,主要有比兴手法,如《孔雀东南飞》的“孔雀东南飞,五里一徘徊”;象征手法,如李白《行路难》的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;托物言志(一般是咏物诗),如后面文所举《小斋即事》诗,借琴的“直”、棋的“方”,来表现作者的“直”“方”之志;托物寓理,如朱熹《观书有感》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;还有对比、烘托(映衬)、反衬、抑扬、想象、联想、照应、铺垫、借古讽今、情景交融等,不一而足。其作用有:深化主旨、意境深远、意境优美、意味深长、耐人寻味、言近旨远等。
【例如】《诗经》使用赋、比、兴手法,本诗使用的手法是。
芣苢①
采采芣苢,薄言②采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有③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掇④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捋⑤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袺⑥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襭⑦之。
[注]①选自《诗经·周南》,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。芣苢(fúyǐ):车前(草名),可食。②薄、言:都是语助词,无实义。③有:得到。④掇(duō):摘取、拾取。⑤捋(luō):成把地握取。⑥袺(jié):手持衣角盛物。⑦襭(xié):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。
[解题思路]赋,即铺写叙述客观事物以抒发主观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。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,或叙事,或写景,或抒情,或对话,或议政,或兼而有之。比,是借助某些客观事物的形象作比喻,以比附主观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。兴,是一种借助其它事物开头,通过联想,触景生情,再转到本题的创作手法。此诗直叙其事,通过妇女们的动作写出了采集野菜的过程,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。
[参考答案]赋(以赋为主,兼及起兴)。
3、谋篇布局的技巧
古代诗歌,尤其是近体的律诗绝句,篇幅虽然短小,但十分讲究谋篇布局。懂得古代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,也是诗歌鉴赏必备的条件。
【例如】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?请简要分析。
《小斋即事》·刘一止
怜琴为弦直,爱棋因局方。
未用较得失,那能记宫商?
我老世愈疏,一拙万事妨。
虽此二物随,不系有兴亡。
[解题思路]答此题,关键是理解诗意,看清诗句间的意义和结构关系。
[参考答案]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。“未用”是承“爱棋”句而说,“爱棋”是爱棋盘的方,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;“哪能”句是承“怜琴”句而说,“怜琴”是爱琴弦的直,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?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“为弦直”“因局方”的句意。
真语文是“真知”“真教”“真学”的融合
2018年高考作文十大猜想:作文命题、写作指导、写作素
行走在诗意语文的大地上——记全国十佳教师作家郭军平
2018年高考作文热门话题预测: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(附
2017年高考自主招生20院校考试真题(最新最全)
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终极预测50题(教师版,含答案
辽宁省大连市2018年初中毕业与升学学科学业考试语文说
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
小学语文五层次阅读能力层级框架的构建
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
2018高考信息:重磅!教育部考试中心为高考命题最新定
陈铿:深深解读,浅浅教学——以肖培东老师执教的《猫
“一句话”生成一个课堂——肖培东《瓦尔登湖》的教学
切入点的误区——关于一种阅读教学现象的思考(徐雪明
等闲识得东风面——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
上一篇文章:
2018年高考作文十大猜想:作文命题、写作指导、写作素材、佳作示范
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|
设为首页
|
加入收藏
|
语文图库
|
教学园地
|
美文大师
|
作文大师
|
文言译站
|
视频中心
|
主题阅读
|
名校合作
|
数学大师
【36500365.com】
语文资源网
旗下网站
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
站长qq:
380619484
浙ICP备0506779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