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语文名师谱】 斯霞 于漪 魏书生 于永正 孙双金 王崧舟 窦桂梅 支玉恒 钱梦龙 余映潮 李镇西 程红兵 宁鸿彬 程翔 程少堂 高万祥
【李镇西】李镇西:民主校长,从小事做起
【点击进入李镇西的专栏,阅读更多!】
学校民主,当然主要有赖于校长创建一个民主的治理体系,让每一个教师的主人地位,不是源于校长的个人作风而是来自制度的保障。在这方面,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已经做出了有益且有效的尝试。但民主不仅仅是一种制度,也是一种生活方式。 这个观点最早是杜威提出的。在杜威那里,“民主”的含义是很宽泛的。他认为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,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,并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我认为,这是杜威对民主更为深刻的理解。将民主看做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,即认为民主不只是一种形式或者说外在的东西,而是一种内在的修养。这种内在的修养体现于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:相信人性的潜能;相信每个人不分种族、肤色、性别、家庭背景、经济水平,其天性中都蕴含着发展的无限可能性;相信日常生活与工作中,人与人之间是能够和睦相处能够真诚合作的。民主的生活方式,意味着自由、平等、尊重、多元、宽容、妥协、协商、和平等观念浸透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,体现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。 既然民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,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“制度”。因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民主和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不是割裂的,更不是对立的,而是互为因果、相辅相成的。民主的政治制度需要社会土壤,这“土壤”便是民主的生活方式;同样,民主的生活方式需要制度保障,这个保障制度便是民主的政治制度。好,还是回到学校民主这个话题。作为一个富有民主情怀的校长,他除了追求学校制度中的民主含量,还把民主精神通过日常生活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,并渐渐化作全校师生的生活方式。 比如称呼。我之所以建议把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行政管理者都叫“老师”,正是基于“平等与民主”的理念:就一般意义而言,校园的所有从业人员都是教育者——不仅仅是每天上课的教师,也包括所有行政管理者和后勤人员,不然怎么有“全员育人”一说呢?既然如此,用“老师”取代行政职务而成为校长、副校长、主任们的称呼,不是很自然的吗?对此我已经有文章做过专门论述,这里从略。这里再补充两点:第一,学校工作人员之间互称“老师”,这对其他学校也许只是一种设想,但对我所在的学校来说,是现实。武侯实验中学许多老师都叫我“李老师”而不是“李校长”;当然,也有少数老师习惯了叫“李校长”,那也没关系,我只是倡导而非强迫。不只是我们学校,我知道全国还有一些(当然不是所有)学校,校长也被称作“老师”的。至于有的校长的个人品质和业务素养是否配称作“老师”,那是另一个话题了。第二,因为传统习惯的原因,也许在有些学校里,校长不愿意老师称自己为“老师”,而老师也不敢称校长为“老师”,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不追求平等与民主的原因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朽文献《教育——财富蕴藏其中》的序言题目是《教育:必要的乌托邦》,这说明在理念的追求上,教育就是应该相对于“现实”有所“超前”,或者说通俗地说,叫做应该“理想化”,不然就不叫“教育”。不能因为中国现在许多民众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素养还不够强,便放弃我们对更加民主的社会的追求。一百多年前,去问问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:“中国需要不要皇上?”可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答案都是:“那当然啦,这世道没皇上还得了?”但这种“现实”并没有妨碍孙中山们对共和体制的追求,并终于推翻了封建帝制。我这个类比并非“上纲上线”。我想说的是,不能因为有的校长“官本位”思想严重因而一线老师不敢称校长为“老师”,我们就放弃追求校园的民主生活。 又比如校长的大会讲话。校长在全校大会讲话,也能体现出校长本人对老师的尊重——而“尊重”是民主的基本要义。我这里说的还不是作为名词的“讲话”内容,而是指作为动词的“讲话”行为。第一,校长对大会讲话的认真备课。我每次大会讲话都必须精心准备,PPT反复修改,尽可能完美。既然校长要求老师们认真对待每一堂课,那么校长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对待每一次大会讲话呢?第二,校长讲话的时间控制。我只是一名教师的时候,和几乎所有老师一样,特别反感校长说话啰里啰嗦,没有时间观念,一讲就是一下午,完全不顾老师们的感受。因此我每次大会讲话的第一句话往往是:“我今天的发言时间是一个小时……”或者“半个小时”,或“二十分钟”。我大会讲话经常都会插入视频,或给老师们播放纪录片、故事片,但如果纯粹是我个人讲话,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,也有两个小时,但这种情况不多。我认为,控制讲话时间,就是对老师们的尊重。所以我曾经给老师们说:“我规定的讲话时间一到,如果我还在讲,老师们可以走,不是你们不尊重我,而是我首先没尊重你们!”当校长九年,我一直严格遵守讲话时间,从来不拖堂,所以老师们从来没有在我没讲完话之前离去过。第三,站着讲话。我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大会,主席台一侧有发言席,但那是给一般发言者提供的,而主要领导则是坐在主席台中间,最后他做“重要指示”的时候,不但是坐着讲,而且没有时间限制,他想讲多久就讲多久,他什么时候讲完什么时候才散会。对此我特别反感。所以,在我工作的学校,每次大会我一律站着讲话,并严格遵守时间。以此表达对每一位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。 再比如参加各班毕业照时和孩子们一样站着。每当学年结束,校长们都要应邀参加各班的毕业照。每当这时,许多校长都已经习惯于坐在前排,校长两边依次坐着副校长、主任和老师。我当校长第一次被邀请来到毕业班已经站好的队列前,看到第一排的椅子很不舒服,感觉了一种“官本位”的气息。我当即请求把椅子撤了,无论校长还是班主任或科任老师一律进入学生的行列,和孩子们融为一体。我记得当时孩子们都鼓起掌来,开心得不得了。从此以后,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的毕业班合影,前排都没有椅子,因为所有老师(我这里的“老师”当然含校长和主任)都站在孩子们的队列中。这个细节已经是我校的惯例或者用一个大的词叫“传统”。师生平等,在这一细节中成为校园的一种常态。 学校民主,当然主要有赖于校长创建一个民主的治理体系,让每一个教师的主人地位,不是源于校长的个人作风而是来自制度的保障。在这方面,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已经做出了有益且有效的尝试。但民主不仅仅是一种制度,也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这个观点最早是杜威提出的。在杜威那里,“民主”的含义是很宽泛的。他认为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,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,并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我认为,这是杜威对民主更为深刻的理解。将民主看做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,即认为民主不只是一种形式或者说外在的东西,而是一种内在的修养。这种内在的修养体现于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:相信人性的潜能;相信每个人不分种族、肤色、性别、家庭背景、经济水平,其天性中都蕴含着发展的无限可能性;相信日常生活与工作中,人与人之间是能够和睦相处能够真诚合作的。民主的生活方式,意味着自由、平等、尊重、多元、宽容、妥协、协商、和平等观念浸透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,体现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。
既然民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,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“制度”。因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民主和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不是割裂的,更不是对立的,而是互为因果、相辅相成的。民主的政治制度需要社会土壤,这“土壤”便是民主的生活方式;同样,民主的生活方式需要制度保障,这个保障制度便是民主的政治制度。好,还是回到学校民主这个话题。作为一个富有民主情怀的校长,他除了追求学校制度中的民主含量,还把民主精神通过日常生活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,并渐渐化作全校师生的生活方式。
比如称呼。我之所以建议把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行政管理者都叫“老师”,正是基于“平等与民主”的理念:就一般意义而言,校园的所有从业人员都是教育者——不仅仅是每天上课的教师,也包括所有行政管理者和后勤人员,不然怎么有“全员育人”一说呢?既然如此,用“老师”取代行政职务而成为校长、副校长、主任们的称呼,不是很自然的吗?对此我已经有文章做过专门论述,这里从略。这里再补充两点:第一,学校工作人员之间互称“老师”,这对其他学校也许只是一种设想,但对我所在的学校来说,是现实。武侯实验中学许多老师都叫我“李老师”而不是“李校长”;当然,也有少数老师习惯了叫“李校长”,那也没关系,我只是倡导而非强迫。不只是我们学校,我知道全国还有一些(当然不是所有)学校,校长也被称作“老师”的。至于有的校长的个人品质和业务素养是否配称作“老师”,那是另一个话题了。第二,因为传统习惯的原因,也许在有些学校里,校长不愿意老师称自己为“老师”,而老师也不敢称校长为“老师”,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不追求平等与民主的原因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朽文献《教育——财富蕴藏其中》的序言题目是《教育:必要的乌托邦》,这说明在理念的追求上,教育就是应该相对于“现实”有所“超前”,或者说通俗地说,叫做应该“理想化”,不然就不叫“教育”。不能因为中国现在许多民众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素养还不够强,便放弃我们对更加民主的社会的追求。一百多年前,去问问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:“中国需要不要皇上?”可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答案都是:“那当然啦,这世道没皇上还得了?”但这种“现实”并没有妨碍孙中山们对共和体制的追求,并终于推翻了封建帝制。我这个类比并非“上纲上线”。我想说的是,不能因为有的校长“官本位”思想严重因而一线老师不敢称校长为“老师”,我们就放弃追求校园的民主生活。
又比如校长的大会讲话。校长在全校大会讲话,也能体现出校长本人对老师的尊重——而“尊重”是民主的基本要义。我这里说的还不是作为名词的“讲话”内容,而是指作为动词的“讲话”行为。第一,校长对大会讲话的认真备课。我每次大会讲话都必须精心准备,PPT反复修改,尽可能完美。既然校长要求老师们认真对待每一堂课,那么校长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对待每一次大会讲话呢?第二,校长讲话的时间控制。我只是一名教师的时候,和几乎所有老师一样,特别反感校长说话啰里啰嗦,没有时间观念,一讲就是一下午,完全不顾老师们的感受。因此我每次大会讲话的第一句话往往是:“我今天的发言时间是一个小时……”或者“半个小时”,或“二十分钟”。我大会讲话经常都会插入视频,或给老师们播放纪录片、故事片,但如果纯粹是我个人讲话,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,也有两个小时,但这种情况不多。我认为,控制讲话时间,就是对老师们的尊重。所以我曾经给老师们说:“我规定的讲话时间一到,如果我还在讲,老师们可以走,不是你们不尊重我,而是我首先没尊重你们!”当校长九年,我一直严格遵守讲话时间,从来不拖堂,所以老师们从来没有在我没讲完话之前离去过。第三,站着讲话。我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大会,主席台一侧有发言席,但那是给一般发言者提供的,而主要领导则是坐在主席台中间,最后他做“重要指示”的时候,不但是坐着讲,而且没有时间限制,他想讲多久就讲多久,他什么时候讲完什么时候才散会。对此我特别反感。所以,在我工作的学校,每次大会我一律站着讲话,并严格遵守时间。以此表达对每一位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。
再比如参加各班毕业照时和孩子们一样站着。每当学年结束,校长们都要应邀参加各班的毕业照。每当这时,许多校长都已经习惯于坐在前排,校长两边依次坐着副校长、主任和老师。我当校长第一次被邀请来到毕业班已经站好的队列前,看到第一排的椅子很不舒服,感觉了一种“官本位”的气息。我当即请求把椅子撤了,无论校长还是班主任或科任老师一律进入学生的行列,和孩子们融为一体。我记得当时孩子们都鼓起掌来,开心得不得了。从此以后,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的毕业班合影,前排都没有椅子,因为所有老师(我这里的“老师”当然含校长和主任)都站在孩子们的队列中。这个细节已经是我校的惯例或者用一个大的词叫“传统”。师生平等,在这一细节中成为校园的一种常态。
民主及高度民主,是人类的追求,也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追求。高度民主的社会需要具有民主素养的公民,因此培养真正的公民是学校的责任与使命。无论生活方式,还是制度建设,一个学校的民主取决于校长的民主情怀及践行。在这里,“践行”就体现于一些小事上,除了上面所例举的几点之外,还有很多——把自己的手机号向全校师生公开,随时倾听最需要关心的声音,并给老师说:“我就是你的110!”大型集会或活动,校长讲话时,第一句话不是:“尊敬的各位领导,老师们,同学们,大家好!”而是:“亲爱的孩子们,老师们,尊敬的各位领导……”每次要找老师谈心时,应该事先预约,和老师商量谈心时间,而不是打电话下命令:“到我办公室来一趟!”每次参加学生的活动,没有特殊原因不中途退场,如果非中途离去不可应该给孩子们解释并表示歉意;每当孩子们到校长办公室时,校长第一句对孩子说的话应该是:“请坐!”并送上一杯水……只要真正把老师和孩子放在心上,一切都是很自然的,而不是“故作姿态”。
陶行知曾指出:“民主的时代已经来到。民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,我们对于民主的生活还不习惯。但春天已来,我们必须脱去棉衣,穿上春装。我们必须在民主的新生活中学习民主。”公民的诞生,当然不仅仅是学校的事,还和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关,但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可能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与社会的改造,我们只能做我们能够做的事。在这个意义上说,校长的民主素养至关重要。因为没有民主的校长,就很难有民主的教师;而没有民主的教师,就很难有民主的学生,即未来的公民。 2016年8月10日
民主及高度民主,是人类的追求,也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追求。高度民主的社会需要具有民主素养的公民,因此培养真正的公民是学校的责任与使命。无论生活方式,还是制度建设,一个学校的民主取决于校长的民主情怀及践行。在这里,“践行”就体现于一些小事上,除了上面所例举的几点之外,还有很多——把自己的手机号向全校师生公开,随时倾听最需要关心的声音,并给老师说:“我就是你的110!”大型集会或活动,校长讲话时,第一句话不是:“尊敬的各位领导,老师们,同学们,大家好!”而是:“亲爱的孩子们,老师们,尊敬的各位领导……”每次要找老师谈心时,应该事先预约,和老师商量谈心时间,而不是打电话下命令:“到我办公室来一趟!”每次参加学生的活动,没有特殊原因不中途退场,如果非中途离去不可应该给孩子们解释并表示歉意;每当孩子们到校长办公室时,校长第一句对孩子说的话应该是:“请坐!”并送上一杯水……只要真正把老师和孩子放在心上,一切都是很自然的,而不是“故作姿态”。 陶行知曾指出:“民主的时代已经来到。民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,我们对于民主的生活还不习惯。但春天已来,我们必须脱去棉衣,穿上春装。我们必须在民主的新生活中学习民主。”公民的诞生,当然不仅仅是学校的事,还和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关,但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可能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与社会的改造,我们只能做我们能够做的事。在这个意义上说,校长的民主素养至关重要。因为没有民主的校长,就很难有民主的教师;而没有民主的教师,就很难有民主的学生,即未来的公民。 2016年8月10日
【36500365.com】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:380619484 浙ICP备05067795号